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新曹操传

第九十六章 琥珀珍珠 下

新曹操传 天河 3313 2025-04-05 02:17

  新曹操传

  曹植说干就干,他带着一大堆书和管宁开给他的书目到南京去,他爷爷曹嵩可以照顾他。管宁教导他要终生学习不能懈怠,即便有所经营,也不能荒废学业。对一人来说,学问不仅仅意味着技能,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以及做人的方式方法,培养的是精神气质,而不光是为了要发财致富什么的,对于我的儿子们来说,大概一辈子也不会受穷的,他们的事业应该实在,但精神追求就应该超脱一点。

  珍珠养殖虽然不是什么很崇高的事业,却也是对社会有益的,何况我估摸着这个孩子大概能成为一个生物学家,他的才干应该不至于只能养珍珠而已。

  至于曹彰,他从我这里拿走了几支枪就跑到赤峰去了,我写信给皇甫嵩试着让曹彰带兵看看,让他帮着教育。皇甫嵩的军事素养极高,熟读兵法深通韬略,而且可以说从小带兵,带了几十年了,再也没有谁比他更熟悉军队,既然我明确告诉他我这个儿子要带兵,想来皇甫嵩应该倾囊相授不会小气藏私的。我这些儿子非常有教养,除了我自己严格教育外,有管宁这样的老师,还有鲁肃这样的朋友,孩子们一个个都很有才气,又有礼貌又很正直,倒不至于怠慢皇甫嵩。

  十月份各地太守送来了述职报告,这是夏朝才有的规矩,汉朝的太守可不用交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各郡的经济、人口,赋税和支出总额。夏朝的财政制度,刺史审阅郡的详细财务报告,而中央只了解大概。至于核实的问题通常交给刺史,偶尔中央也派员下去抽查。经过一番简单的核对和统计,我们赫然发现全国总人口居然有六千万,且近四千万人是八岁以下的儿童,女人比男人多出九百万。九成以下的人口在三十岁以下。这是一个典型的超级成长型人口结构,高生育率和低死亡率的结合。汉族的高出生率是为了适应过去自然灾害、战乱、饥荒、流行病和极高的母婴死亡率才出现的,而当这几个人口增长阻碍一起消失的时候整个人口增长速度快的不可思议。南方还好一点,北方各州出现了爆炸性的人口增长,比如海州每个家庭平均有九个未成年的孩子,真是骇人听闻。帝国的人口不是一年比一年多,而是一天比一天多,每个小时都要增加数千。经过统计,豫州的人口增长自然最快,在豫州定居的人口约六百万,此外随着内战散居到各地的豫州人差不多也有这个数,其次是徐州人,徐州一直没有受到大的战乱,人口基数也较大,不过人口大半已经迁移到江东去了,还有一部分通过迁居到了青州、海州甚至东北——都是当年淘金开发热潮造成的。江东地广人稀,气候宜人,近来医疗水平也提高很快,加上本来就是一个超级大州,人口居第三位,兖州第四,冀州第五,约摸四百万人,海州则没有统计,但据估计,可能有五百万。大汉十

  三州,我自己建立了海州和东北六州,一共二十个州,差不多平均一个州三百万人,每个郡三十五万左右。当然像凉州地广人稀,平均每个郡还不到十万人,全州也才九十多万人口。

  早知道已经有了这么多人口我就不必停止用兵了,赶紧下令从各地征缴粮草物资集中到各大军团,准备对北方用兵。有传闻说原来松散的鲜卑各部落在听说阴山会战的惨败以后已经变得团结起来了,更有情报显示鲜卑单于正试图纠集一支更强大的军队用来和中原对抗。然而就算鲜卑能够齐心协力全力以赴,他们面对的却是一个空前强盛,正处于勃勃上升时期的强大王朝,更何况这个王朝刚刚从一场并没有使自己国家大伤元气的内战中锻炼出了一支近乎无敌的军队。只要中原王朝自己不出问题,野蛮人总不能对中原构成巨大威胁。

  皇甫嵩那里也装了一个电台,天天跟我汇报备战情况,他说各部队每天拼命操练,将士们求战心切,只是对草原的恶劣环境有一点畏惧情绪。我让皇甫嵩多复员一些汉人步兵,多从并州招募胡汉牧民强化和增建轻骑兵部队。匈奴人不是什么忠诚的战士,但只要我们自己足够强大,他们倒是很愿意替华人卖命,但如果汉人自己弱小,匈奴人不来欺负就不是人了,当然,这也不是只有匈奴人这样,凡是外族胡人都这样,你本来就不能指望胡人能够像华人一样忠于王朝保卫华人的家园。南匈奴臣服于中原也有数百年了,倘若他们继续这样臣服下去,大约一百年后匈奴人也就会淹没在华人中不复作为一个独立种族存在了。皇甫嵩接到我的指示深以为然,便和曹休一起疯狂招募匈奴士兵。并州的匈奴人汉化已经很深了,战斗力已经不如草原上的鲜卑人那么强大,不过他们的装备和组织可以比草原人好得多。这些匈奴人不管从哪方面看都已经比较接近华人,甚至连姓名都已经汉化。很快皇甫嵩回答我说他已经扩编了十万骑兵,使骑兵总规模达到了十八万人。我万万没有料到皇甫嵩只用了一个月便能动员这许多骑兵,便打电报去问,皇甫嵩说如今华人和匈奴人都习惯于放牧绵羊,当兵收入又很丰厚,马匹数量十分充足,一听说招兵,各地牧羊子弟蜂拥而至。如今的年轻人身体素质比皇甫嵩那代人好得多得多,无论身高体重还是健康状况。尤其是那些来自先进地区的年轻人,一个个有个性有冲劲,而且文化素质也还不错,皇甫嵩见一个喜欢一个,十天便选够了足够的士兵,然后把复员军人一个个打发到东北去当地主,那些不肯去东北的,就收了些退伍费。皇甫嵩回报说他真是舍不得放走那些训练多年的精兵,也舍不得放弃那些落选的新丁,都是多么可爱的年轻人。我固然知道皇甫嵩喜欢提携栽培年轻人,却没想到他这么投入,便回信安慰他几句。

  因为草原的冬天很冷,军队第一次分发冬装,士兵们得到了呢子大衣,军官们得到了皮大衣。此外还为每个战士配备了棉鞋。呢子大衣是褐色的,皮大衣是黑色的,从此以后分发军装便成为惯例,而在过去则是让士兵们自己配备统一颜色的军服。十月二十三日宰相荀彧送来了本年度的财政报告,我们的财政年度通常截至于秋收之后一个月,以便中央了解今年的农作物情况,在农业占经济最大头的情况下财政工作自然也要跟着农业的节奏。从他的报告上看,今年又得到了大量的财政盈余,户部的仓库还不够坚固和庞大,铜钱和银子堆得如此之多,以至于因为害怕仓库的墙壁倒塌,不得不用架子支撑起来。好在豫州兖州和青州上交的税收都是纸币,但有些地区比如海州的税收有很大一部分是实物,只能就地储存在地方的官仓里。就算是在豫州,为了要把纸币分散到民间去,收购回来的金银装得像山一样多,我们好不容易用车队把金银珠宝运一些到北京腾出一点库容便又填满了。自我来到这个时代,社会的整个劳动生产率至少提高了四倍,个别地区提高了数十倍,而人民的消费却最多只增加了一倍,人们还不太习惯这个物资丰富的时代,依然在拼命扩大生产,又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倾销这些产品,便形成了这种近乎疯狂的物资储备量,形成了恶性的通货紧缩,东西变得越来越便宜了。这对中央财政是一个难题,对工商业发展是一种遏制,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节衣缩食就是希望看到家里面能堆积起四五年才能吃掉用掉的粮食布匹,心里才能摆脱对饥饿与寒冷的恐惧,至于卖不卖得掉能不能换来铜钱,却并不太关心。农民们种了粮食,除了热情主动地向官府缴纳赋税承担徭役之外,却怎么也不肯放开手脚去购买新式工业产品。只有在豫州青州等经济已经发达的地区,人民才敢放心大胆地消费。所以尽管严重通货紧缩,农民们却一致欢呼新皇帝新宰相的政策好。

  虽然物资多,人心齐,我们却是只能苦笑,物资多虽多,但缺乏运输能力,强大的国力无法轻易凝聚到一起。有官员上书说为了沟通全国物资流通,除了应该在全国各城市建立电报站之外,还应该开挖运河,多多利用水运。我深以为然,即使将来有了很多铁路,水运依然无法替代。便让王粲他们研究研究开挖运河的可行性,另外又传令各地利用今冬农闲时间多做一些疏浚河道,修路和兴建水电站,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工程,并把这当作官员的重要考绩内容。农闲时期用工特别便宜,工商业者们也喜欢在这个时候大兴土木建造工厂和大型工业项目,凡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作都喜欢在这个时候做,同样,官府也会在这个时候集中劳力兴办大量公共工程,包括修路,建造公共建筑和农田基本建设。在农闲时候的劳役非但不伤农,反而益农,对整个经济是非常有利的。

  十一月,从皇甫嵩那里传来消息说曹丕和曹彰打算参加今冬对草原的用兵,皇甫嵩并盛赞两位皇子平易近人恪尽职守,堪为将领表率,另外皇甫嵩说他让两位皇子带骑兵,并向我保证两人的安全。皇甫嵩这人让人放心,况且这场仗大概也不会输,我倒安心得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