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新曹操传

第六十五章 王粲

新曹操传 天河 5102 2025-04-05 02:17

  第六十五章王粲

  大军路经新野,忽然程昱带了几个人来找我说:“主公,您吩咐我在南阳寻找的人已经找到了,另外我也找到了其他一些人才推荐给主公。”

  我闻言大喜,马上让他把人带进来。不一会儿脚步声响,走进来五个人。其中两个壮汉,一个四十岁左右,另一个二十岁上下,两个文士三十多岁,一个年轻的书生二十三岁的样子。

  程昱先把我介绍给他们:“这位就是我们的主公。”

  五个人一齐作揖,他们一一自我介绍,一个叫做黄忠,一个叫做魏延,一个叫做庞德公,一个叫王粲,最后一个叫黄承彦。这几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黄忠自不必说了,魏延最后死于蜀国的党争被人栽了个反叛的罪名弄死了,庞德公是襄阳人,是荆州的名士,黄承彦也是南阳名士,历史上是那个在豫州拖着鼻涕叫曹冲大哥的诸葛亮的岳父,王粲这个人倒是不太出名,似乎只是在历史上提高过一下。但程昱既然能找到他,自然有他的本领。想不到小小的南阳郡有这么多英才,真是让人吃惊。

  黄忠身材高大举止硬朗,一派大将之风,但他先前却只是在袁盎手下当一个小小曲长,手下仅有四百人,而在我手下的大将通常统帅三千五百到五千人的部队,其中属于将领的亲兵(就是将领调到哪里跟到哪里的部曲,是将领们的心腹与统率核心,就是军饷也由将领本人发)就有五百人。他十分憎恶袁盎袁术,屡次弃官又屡次被征发,但这人本质上是一个武夫,热爱军队,所以这一次我派程昱去找他,又让程昱派人带着重金去礼聘,他马上就答应出山了。想想看闻名天下的曹大将军亲点,身边的第二谋士亲自安排,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么?

  我十分喜欢黄忠,他和夏侯渊一样都是神射手,历史上虽然没有明说是黄忠杀死了夏侯渊,但却说他至少击败了夏侯,不过我手下的夏侯渊比起历史上的那个应该厉害不少,毕竟我花了那么多力气培养他。我在黄忠面前狠狠地批判了一下袁家,又说袁家不识人,竟然让这样的将才当曲长,然后再次赐他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就用前几天刘表送的东西。黄忠受宠若惊,满脸都是敬慕,我让他先在我帐下做亲兵,等回到谯县再给他配备一支军队,补曹仁的缺。黄忠大抵不能独当一面,但是放在手下做一个统兵大将服从统帅部的命令完成任务还是非常合适的。

  魏延却不高大,只是相当壮实,他现在还十分年轻,真是英气勃勃。他骨格粗壮,是一个典型的壮汉,嘴唇上有淡淡的胡须,此人颇有见识,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无谋之辈。黄忠就从来没有出过什么计谋,但熟习兵法,而且能够听得进别人的进谏,很多时候大将没有智慧没关系——因为勇谋兼备的人极少,就有也是一方统帅名臣大将了,只要他能够听从有智慧的人的意见,最怕的是自己没智慧,却刚愎自用拒绝进言,这就当不了名将了。魏延倒是有勇有谋,但是谋差了一点,勇也差了一点,似乎两面都不是顶尖的,但难得他是一个全能型人才,所以也不能不重用他。

  三国演义说魏延有什么反骨,又说他叛国什么的,完全是诬蔑,其实当时是因为蜀国党争,魏延不懂政治成了牺牲品,如果他要叛国怎么会带兵向成都而不是向魏国投降呢?再说篡位那么容易吗?魏延又不是傻瓜,一点军队基础都没有,一点人才也控制不了,怎么篡位?所以经过后世学者考证,其实是杨仪作祟,屈杀魏延,不过这是旁话,我就不回顾历史了。反过来说,就算魏延真是不忠,我也不能因为他不忠而不用,任何人都有缺点,而领导人的价值就在于把每个人有用的那一面用出来。只要我自己强大,区区魏延能奈我何?

  我也一样赐给魏延金银财宝,让他担任南阳郡都尉统领郡兵,他是本地人,在南阳当官是最好不过的。魏延先前不过是一小卒,现在一下子就当了大官,兴奋得都快要跳起来了。

  庞德公以廉洁不愿做官闻名,当然,那也要看主君是谁。汉帝昏昧卖官鬻爵,庞德公自然不愿做这种官,但如今我何等英明,就连郑玄都在豫州出山,他算哪颗葱,有什么资格摆架子不出来做官?庞德公果然没有推托我的任命,接受了南阳太守的金印,他的才干也许不足以在朝堂上任职,但担任一个区区太守,大概不是难事。

  我把黄承彦留在身边,这是一个名士,大约教书育人的本事是很好的,否则也培养不出诸葛亮来,便把他带到豫州去教国学去。最后一个王粲,此人容貌瘦弱,身材短小,我想来想去想不出他是有什么才能,便问王粲:“汝在袁氏手下原系何官?”

  王粲脸上变色,似乎以为我因为他在袁氏手下做过官的缘故故意羞辱他,但不敢发作,道:“我原系匠作功曹,主持百工之务。”此时没有工部,因此王粲的官虽然小却也很有几分实绩,我忽然心中一动问道:“这袁盎整修伏牛山路,是你主持的么?”

  “不才正是区区。”王粲脸色稍缓,大概修路正是他到目前为止最得意的一件事。我抚掌大笑,道:“好,好,好!公果然有才!”此人能够不经过科学的测绘就能根据肉眼目测设计最佳山路路线,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我猛然想起历史上这个人跟我的岳父蔡邕有过交往的,传说王粲幼年时去见中郎蔡邕,时邕高朋满座,闻粲至,倒履迎之。宾客皆惊曰:“蔡中郎何独敬此小子耶?”邕曰:“此子有异才,吾不如也。”粲博闻强记,人皆不及:尝观道旁碑文一过,便能记诵;观人弈棋,棋局乱,粲复为摆出,不差一子,又善算术,其文词妙绝一时。这个年轻书生其实是一个天才少年呢,真不敢小瞧了他。弄不好就是和曹交一样是一个天才数学家,便问起他学问经历,粲说曾经在大学游学过,受益匪浅,后来学有所成想要出仕,不料豫州人有点排斥藐视外地人,尤其是来自袁家统治区——这也难怪,袁家曾经盗窃我的良种作物,因此士林豫州对袁家怀有戒心。粲无奈,只得回到南阳,还被袁盎礼聘了去。

  我心中十分感慨,社会问题之复杂即使对我来说也太过了些。我把豫州治理得这么好结果却带来了歧视外地人的结果,可见人类社会是一个多么复杂而有机结合的整体,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个道理了。

  但既然王粲具有过目不忘和超凡的数学才能,我便让他到吕虔那里作他的副手。吕虔虽然忠诚勇敢,武力也不弱,但他不是专业出身,跟手下的工程技术人才配合并不算天衣无缝,让王粲进去会好不少。虽然看起来王粲的官似乎变小了,但收入却提高了不少,再说能够在我曹操手下做事是一种荣耀,受人尊敬,在袁盎手下做事却是受万人唾骂,因此王粲喜滋滋乐呵呵的接受了我的任命。

  一下子得到了这么多名臣武将我心里非常高兴,似乎连跨下火云的步履也轻快得多,新野城比我我上一次来的时候恢复了不少,市区里面开始看到年轻人出现,市面上也有了更多的商品出售。因为路修得好,豫州和南阳之间的贸易活动变得非常便捷和频繁,所以南阳多余的粮食——最近豫州人多抛荒种植经济作物去了、丝帛都开始大量地往豫州卖,而豫州的钢铁、日用品和皮毛呢子之类也浩浩荡荡流到南阳来。两地之间的经济联系要比战前紧密得多了。想想看这都是王粲的功劳,我不觉又转过头去对他笑道:“袁氏虽昏昧愚钝,然此修路一举却也利国利民甚多,尚多赖王粲之力也!”

  王粲远远地跟在队伍后面听我这么说就给我在马上行礼。这时代读书人极少,因为读书是一件极奢侈的事情,稍微读过一点书的人就很了不起了,还绝对是地主贵族出身,真正耕读出身的士子我到现在也还没碰到过。所以王粲虽然不是豪门出身,却也受过很好的贵族礼仪训练的,他的动作倒也典雅。如今这年头数学和工程学都好的人绝无仅有,看来这个王粲值得好好得培养培养。不过此人虽然有才,在别的方面比如战略和政治方面就比较差劲了,让他管理国家,不免让百姓遭殃。但是让他修个路搞一点城市规划大概是极好的。

  王粲乃是兖州山阳郡人,原来属于袁遗之下,如今自然是我的领地。王粲能够衣锦还乡自然十分高兴,他对我军中的一切都感到十分好奇,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当然,王粲没有在军队中生活过,现在当了兵,所以感到十分新鲜。他年纪轻轻,还有一点小孩子心性,东摸摸西摸摸,有时候逗一下许褚,有时候碰一下典韦,最后曹弁受不了了,大喝一声:“肃静!”才算把他镇住了。

  很多豫州人移民到南阳来,主要是那些一心种地的土地主,在豫州混不下去了。在工业化到来的前夕,光靠经营一片面积不大的土地是不可能不落伍的,所以只能到地产便宜些的南阳来置产。还有些人甚至已经养成了习惯,中央军的军靴踩到哪里,他们的推车就卖到哪里,若有余钱则就地买田造屋安定下来。新野城内的豫州人不少,而且很容易就能够跟本地人区别开来:富有且脸色红润。豫州人没有不认识中央军的军装的——虽然没有好的染料,但中央军军装以一身短打扮著称,显著有别于其他军队。军队所到之处,都会引来阵阵欢呼声,让南阳本地人看得莫名其妙。人民能够把军队看作是自己人并以军队为骄傲,这实在是值得庆幸的事。

  穿过城区就到乡村,此时已经是腊月寒冬,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城外一片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南阳地区有生产冬小麦的传统,这是唯一一种能够在冬季种植的粮食作物,相比之下豫州人就不太喜欢种植冬小麦了,也许是历史原因吧,在大汉疆界内只有蜀中和南阳擅长种植小麦,在历史上没有玉米番薯的年代,能够多种植这么一季作物差别很大。冬天的麦苗大概是不怕踩的,但是被马踩到或者吃掉依然不好。我下令全军整肃,不得践踏麦田,更不许使马匹啃食麦苗,违者军法处置。

  从新野到宛城有一条大道,道路两旁尽是麦田,大约由于连番大战的缘故,麦田的种植情况不容乐观,抛荒现象到处都是,大约是缺乏畜力、人力的缘故吧。我们豫州到了冬天农闲,多是进行大规模工程建设而不推广冬小麦种植浪费人力畜力——豫州粮食绰绰有余,南阳就不一样了。

  在宛城收到一个消息,说是皇甫嵩全领雍州(他的兵一大半是我培养的)之后,有鉴于雍州饱经战乱,生灵涂炭,人口百不存一,因此打算吸引兖豫移民以充实雍州。但是兖豫居民已经养成了向东向南迁徙的习惯根本没有向西的动力,因此皇甫嵩的吸引人民计划没有成功,总共只有一万户兖州人迁移到雍州去了,还多是当初从雍州逃出来的。皇甫嵩看到人民如此热爱我,乐于被我统治,便写了信给我,居然也是劝进的意思。看来汉朝的确已经气数已尽,就连皇甫嵩都没有心思恢复汉家天下了。这封信让我喜出望外,我本来一直担心皇甫嵩对我有知遇之恩,又半师半友,他倘若力保汉室我就不免要失去这样一个好朋友,不料他自己却写信来劝进,真是让我高兴极了。

  朱儁住在河南郡日子过得前所未有地舒心,既没有人掣肘他,周围又都是亲朋好友。他身边有一个谋士叫做田丰,还是当年朱儁担任冀州牧那会儿开始追随他的,这个田丰是个内政奇才,两年工夫把河南郡打理得井井有条,公私仓廪丰实。河南郡经过皇甫嵩的苦心经营本来基础就不错,如今来了一个田丰更是锦上添花,简直就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了。河南郡内政之好甚至于连荀彧都忍不住要去看看,跟田丰打一打交道。不过豫州这边张昭和荀彧都是能臣干吏,也不会被田丰给比下去。

  等我翻越伏牛山回到豫州已经是大年初三了,因为打仗的缘故,结果大伙儿都没有过好这个年。但是一回到豫州,马上就有了过年的气氛。沿途村庄里到处都挂满了玉米棒或者番薯干,天空中不时响起爆竹声,说起这个爆竹,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新鲜事物呢。看到大军凯旋归来,沿途村庄里的孩子们跟着队伍跑来跑去,一些妇女抱着孩子站在路边观看,一点也不害怕军队,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最好的军民关系呀。一些大的城镇远远地听说大军凯旋,便预备下了牛羊猪鸡之类犒军,但我军纪律严明,没有我的允许是不能取用百姓之物的。

  王粲在我军中一会儿对投石车设计图感兴趣,一会儿对打铁用的风箱感兴趣,捣鼓来捣鼓去,吕虔总是跟我告状说王粲如何如何不尊纪律之类,都被我压了下去。不料王粲果然是天才少年,捣鼓来捣鼓去居然也捣鼓出一点成果出来,等我大军抵达谯县的时候他居然制造了一台电动风扇出来。可见天才毕竟是天才,在什么时代都是有的,就看居上位者有没有容人雅量能够包涵天才们的古怪脾性罢了。这个王粲智力超常实在难得,我把他送到曹交那里去,好好地给他系统补习一下,说不定将来此人可以派上大用场。

  听说我回来,我的妻子和孩子们一起出迎三十里,曹丕更见得高大了,糜环挺着大肚子拉着我的小儿子曹洋,蔡琰则一左一右拉着她的两个儿子曹海和曹汉。郑玄老头子却没有来迎接,他不爱理这些俗务,但是管宁却派人拿了手启来致意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忽然曹植问我:“父亲,皇甫伯父和孙叔父都劝您自立呢,您什么时候当大王?”

  我猛地想起此节,道:“此事非汝小儿所宜知矣。”

  回到书房一看,只见劝进表堆如山积,都是各地的地方官们写来的表章。如果算上我在军中时候收到的劝进折子就更惊人了。看着这么多表章我不觉头痛起来,而且内中很有不少是早年追随我的故旧亲朋,这些人的表我是一定要自己看过的,算来算去,长叹一声,遂埋头工作起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