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新曹操传

第四十五章 丹阳

新曹操传 天河 5836 2025-04-05 02:17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有传闻说丹阳精兵甲于天下,但我素来是不相信这种事的。同一个民族,同一种文化熏陶,战斗力的好坏取决于军队的性质、组织形式、装备和后勤条件以及统帅的个人能力,不应该存在谁比谁更能战斗的问题。比如青州兵吧,在曹操手里就强大严明,在袁绍手下就没什么用,同样的丹阳兵,在刘繇手里什么也不顶,在孙坚手里也就不一样了。

  尽管事先有过心理准备,但刘繇的无能还是让我大跌眼镜,听说来自中原的曹操亲率数十万大兵大举攻打丹阳郡,早早地溜的不知所踪,甚至没有进行过任何有组织的抵抗,几万军队就自动缴械投降了。

  孙坚为了表示和我的亲密盟友关系,也派了一支小部队来扫荡,我派人跟他接洽,让他让出丹阳郡,但可以支持他攻打豫章郡。我还跟他坐了很多交易,用钢铁换取孙坚手里的铜钱,过去,军用钢铁在豫州受到管制,是不可以交易的。除了钢铁之外,我们还向孙坚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用品、奢侈品,一些纺织机和农具。限于孙坚领地糟糕的钢铁冶金水平,吴郡和会稽郡的农业一直受到农具不足的严重制约,甚至一些地区还被迫使用木犁。木犁虽然也可以用,但只能使用一年,全寿命成本是极高的,十分不划算,而且耕地效率低,稍微有钱的地主家就使用青铜农具,依然无法和铁制农具的耐久和效率相比。

  我占领了南京之后就开始进行大规模营建,工程部队中有大量优秀工程师和匠师,他们开始利用南京的山势地理建造一座规模非常宏大的城市。建业将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堡垒群,并且将成为江东的商业中心,我将借这块地皮向江东倾销豫州的各种产品,丹阳郡目前拥有大约七十万左右的人口,比整个淮南地区还多些,所以我要招募军队和劳工还是比较容易的。看到差不多十五万人(包括我自己的军队)一起在建设建业城,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寿春袁术的皇宫被我卖掉了,他的皇宫都是土木建筑,维护起来十分麻烦,费用庞大,不如卖给百姓和贵族们收一笔钱算了,我不是不可以封存袁术的皇宫,不过土木建筑没有维护很快就会垮掉,与其被上沉重财政负担,倒不如直接卖掉了事。皇宫的各种亭台楼阁园林建筑都拆开了分别卖掉,一些高级将领和贵族子弟分割了这个皇宫,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私人住宅。

  孙坚从吴郡赶来看我,看到这样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吃了一惊,毕竟这里原先只是一个小县城,而且是一个狭小的山城。我跟他交情素来很好,这一次见面,自然又是一番亲热。孙坚看上去气色很好,身体又结实了些,他打仗常常自恃悍勇冲锋在前,所以武艺也一直没有搁下,不像我,我现在即使练武也是出于锻炼身体的目的,其实并不上阵厮杀的。

  这时候的孙坚没有得到过传国玉玺,倒还没有什么私心,并没有对我抢占丹阳有什么异议,看到我一眼望不到边的军队,孙坚只是艳羡地叹息了一下。他带来了长子孙策给我看,虽然只有十一岁,但看上去身体健壮,大大方方。我拿他和我的曹丕曹植暗暗做了比较,论学问气度,自然是我的儿子们超过远甚,但论胆气英武,恐怕还略逊孙策一筹。孙坚死后,孙策能够以小小年纪独挑大梁实在是很不容易的。我很喜欢孙策,送给他很多小玩意儿,也表达一下我这个世伯对他的关怀。孙策对我给他的糖、酒之类没有反应,却对我们的兵器产生了浓厚兴趣,大概在江东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这么好的兵器,所以感到兴奋吧。

  我对孙坚说:“我欲表贤弟为扬州牧,贤弟以为如何?”

  孙坚却很惊讶,他说:“兄何出此言?如今兄已扫灭袁术,占据淮南四郡,又有丹阳郡,扬州已大半落入兄之手中,如何倒让我来做这个扬州牧?”

  我却只是游说他,又给他很多好处,包括财政支持在内,把每年的贸易顺差还给他一半,就这样,孙坚也已经可以变得非常富裕了。最后好说歹说,孙坚总算同意担任扬州牧,虽然这个扬州牧有名无实,但毕竟对他有利。我奸谋得逞十分得意,不但占据了扬州最富庶的地区,而且避开了朝廷的猜忌。

  朝廷听说我剿灭袁术,本来想要对我大加奖赏的,但又听说我私自出兵攻打丹阳刘繇,而且我的官职本来就已经很大,再无可封的了,便来了一篇圣旨,只是口头上表彰了一下,并没有什么实质内容。

  戏志才报告说南阳袁盎似乎很想有所动作,但他大概没有信心对抗我的二十万大军,所以只是不断地招兵买马。南阳郡是天下第一大郡,而且是光武皇帝刘秀的帝乡,不需要交税贡赋的——其实豫州交的税也很少。南阳郡占据了汉水的下游地区,不但面积广大人口众多,而且钢铁、丝绸等行业也很有水平,只是粮食产量不像淮南那么丰富罢了。另外南阳的地理形势也很好,周围被群山包围,只有难免通向南郡和江夏郡。南阳的一些县虽然名义上是县,其实丰足富庶不亚于一般的郡,比如宛城、新野,虽然只不过是县的建制,但却“广有钱粮”,经济实力甚至不亚于一般冀州青州的郡,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当年刘备依附刘表,仅仅依靠一个新野县就可以对抗曹仁大军了。

  我获取淮南之后,在粮食产量方面已经无可匹敌,天下其他地区粮食产量的总和也比不上我的治下地区。我让宗族里的一些人在丹阳郡买下大量田产种植水稻,也让人大量收购江南的丝绸,然后往江南倾销工业品。试想一下,像玻璃、瓷器、美酒这样的东西是不太需要什么人手和土地的,可是却换来了需要耗费大量劳动才能获取的丝绸,这种贸易都不知道有多么合算。

  住在建业,看看日后的陪都,我心情舒畅,每天出去游玩打猎。现在不是农忙季节,大规模的建设非但不会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帮助百姓获取大量工作的机会,让他们将来有能力置业和购买商品。目前我家在豫州的窑场每年生产的瓷器超过百万件,其中青花瓷和白瓷、黑瓷、三彩瓷等等名瓷也已经达到每年两万件的产能,但是从业人员却不超过一万人,完全是九牛一毛,但他们通过贸易获得的暴利却支撑着我庞大的军队和规模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倒是棉纺织、毛纺织工业虽然从业人员多,但经济上却不如瓷器玻璃器赚钱,不过国家的进步不能依赖瓷器玻璃器,纺织业在这时代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支柱产业,不能以经济收入的多少来衡量的。

  南京在后世被称为“石头城”,是因为这里有很多山,是长江以南少有的要塞式地形,但道路并不崎岖,交通十分方便,所以非常适合营建巨型城市。城市旁边就是长江,城市雨量丰富,农产品产量极大,亩产较高,土地富庶肥沃,腹地经济雄厚,更加上位于长江下游,水运条件十分便利。

  我从豫州调拨了大约一亿铜钱用来营建建业,想要把这里打造得如同铁桶相似,一亿铜钱装满了二十条楼船,还直把船压得险些沉没了一艘——那可是五百万钱,要是沉了就亏大了。

  丹阳郡风景如画,幸福如歌,百姓们载歌载舞欢迎建业城的营建,他们虽然不太认识豫州人,却看得出这些豫州人带来了财富和希望。丰富而品质卓越的的日用生活品、奢侈品、良种作物种子、先进的农具和生产技术、先进的建筑技术、先进知识和文化、来自大学的大量精英知识分子如同潮水一般涌入丹阳郡,把丹阳人弄了个晕头转向。各地的街道上到处是来自豫州的骏马名车,集市里全是来自豫州的布匹、毛毯、油料、器物、土特产。豫州商人穿街过巷,忙忙碌碌,四处挖掘本地特产,寻找创业的机会。一些人甚至开始打算在这里养殖甲鱼和麋鹿了——因为我很爱吃这两种东西,所以豫州上流社会也是有样学样。因为粮食又多又便宜,所以养殖甲鱼和麋鹿比起到山林里去寻找反倒更容易些。一些来自谯郡的家庭开始在丹阳开设豆腐坊卖豆腐制品,最近谯郡又开发出了油豆腐和臭豆腐这两种豆腐新吃法。只是丹阳郡的大豆不是我带来的良种,所以产量极其有限,需要依靠从北方运大豆过来。

  孙坚陪我一块儿参观像一个大工地一样的建业城,眼睛瞪得大大的,仿佛不相信这是真的一样。刘繇治下的萧条景象似乎完全不存在了,到处都是熙熙攘攘,比肩接踵的人流。我在建业城外圈了一大块地,在城里面则占了两条街,打算用来建造几座规模远远超过曹家堡的大城堡,作为将来的行宫和皇家园林。建业城没有建造城墙,但总体设计是一个将来大约容纳有三百万人的特大型城市的坯子。秦淮河、玄武湖、雨花台这样的名胜之处都建造了一些园林和别墅,将来可以用来安置功臣养老。我宁可放弃谯县,也要好好地建设建业,派人从大学动员了一些学者过来,在这里建立了一所新的大学,就叫做东南书院。虽然学术水平远远不及大学,但马马虎虎先打下底子,吸收东南的人才和学者们云集于此,慢慢地会发展起来的。

  占据了巢湖和丹阳郡,我开始在这里大规模建设水军,我有的是钱和工程技术人才,建设的效率很高,速度很快。大型水寨不过一个月就建完了,来自江北的战船慢慢进入水寨,也算颇有气势。现在除了我之外,也就只有荆州刘表算是有一点像样的水军,其余人就算是孙坚都谈不上真正的水军。水军建设具有长期性和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的,更加不是穷人能够建立的。如果没有富庶的江南经济支持,历史上的东吴根本不足以建立周瑜那样精锐无敌的水师。

  看到这样的阵势,孙坚明白我是要认认真真经营江东的了,我看他神色,也并不显得难过。孙坚并不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倒是个快意恩仇的伟丈夫,孙策也是如此,宁可艰苦创业、披坚执锐,从几千人的队伍一点点凭本事打天下,也不肯屈居人下,委身事人的。历史上的孙坚和刘备那是两个极端,一个勇烈,一个坚忍,孙坚直率可爱,英勇顽强,刘备则自己没本事,主要靠坚忍和心术获胜,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成功道路。相比之下,我更喜爱孙坚,十分讨厌刘备这种伪君子,这或许是一种偏见吧。

  丹阳郡人口相对丰足,没有经历过大规模军事动员,壮劳力很多,年轻人的身体素质虽然赶不上被优良生活条件培育出来的豫州子弟,却也差不太多。很多年轻人看到我军士兵社会地位很高,生活条件优越,而且在退伍之后往往都有能力安家立业,所以有很多丹阳子弟来投军。可惜我中央军这一次几乎没有任何伤亡,也就没有名额的空缺。就算有名额空缺,这些丹阳兵也必须先在新兵训练营等几个月才行。孙坚似乎从没有见过这样热闹的投军场面,平常征募士兵往往是官员们去催也未必催得到,现在却是青年们自己送上门来挤着要当兵,这才明白我曹军有多么的富裕,强大的战斗力又是从何而来。

  把孙坚送走,等到建业初见规模,已经是两月份了,江南的春耕就要开始,眼看江东子弟一天比一天归心于我,我的心也渐渐放下来。我不再让民工们干下去,留下少数匠师继续修建城堡,自己则率领大军回豫州去。老实说我倒很愿意从此把建业当作居处,只是很可惜根基毕竟还在北方。把李通叫到了建业,把丹阳郡暂时交给他实行军事管制,我很重视领地的稳固性,不在乎一时的得失,更在乎占领一个,稳定一个,务必让别人抢不走才好。

  建业的一些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物完成了建造,一座有曹家堡三四倍那么大的巨大城堡“南宫”将成为我在这里的新家。这里有很多石头,可以就地取材,采石场离工地很近,省了不少麻烦,我豫州的石匠经过了科学的训练和培养,拥有一系列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装备,而且已经拥有大量实践经验,建造石头建筑是驾轻就熟,轻松迅速的了。眼看着一座欧洲中世纪风格的巨大城堡拔地而起,上面还有各种浮雕、彩绘和艺术装修,都是这些年来石质建筑日趋成熟的结果。看到如此漂亮的城堡,我甚至都不愿意离开了,让李通看着这座城堡,建成之后先封了,以后有空再来。当年建造第一座城堡的时候何其粗糙,如今的南宫就已经精致华丽,艺术风格鲜明统一,有很强的可观赏性了。十几年来豫州也培养了不少雕刻家,甚至形成了各种艺术风格的雕刻流派,出现了少数雕刻大师。更加由于大学的存在,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也成为时尚,仓廪实而知礼节,现在豫州的生活已经是很优越的了,大家都开始追求起精神财富来。

  但南宫并不是建业城最大的建筑物,一些公共建筑物,尤其是东南书院,虽然论单一建筑面积比不上拥有三千个房间的南宫,但整个庞大建筑群的规模却是超过了很多,足可以容纳至少五万师生——只不过现在只有从大学牵过来的两千多名师生,剩余的建筑大都被用来出租了出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校区,面积有近二十平方公里。还有市政厅和都督府也建造了起来,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大的建筑物,只不过这是特地为了向江东人民展示我的威势和强大,特意建造得很大,结果官员们往往只需要用到总督府或者市政厅的最上面几层房间,下面的也都租了出去给别人住或者开店用。这年头租别人房子还是比较希奇的事,但在豫州就很平常,因为石头房子安全、维护性好,而且气派,所以大家都爱住石头房子,只不过有的人盖不起这样的房子,就拿来租住。

  可怜的我还没有看到南宫建成就不得不率军回豫州去,三月十五上路,到五月中旬,大军才返抵谯县。蔡文姬抱着我们刚生出来还没有见过父亲的儿子和其他妻子们站在一起迎接我回来,曹海胖嘟嘟的睡得正香,曹丕十四岁了,长得挺拔英俊,眼看就要到青春期了,长相也很像我,他拉着曹植、曹彰、曹冲等弟弟们的手,排成一串给我行礼。

  我走近看时,发现曹丕居然已经跟我一样高了,真是令人吃惊,不过是半年不见而已,他眼中已经变得深邃起来。其他孩子都还小,本来都要去大学例行旁听的,不过因为今天是我回来,所以算是给他们放个假。曹嵩满头银发精神却很饱满,走路轻捷有力,他才刚刚五十出头嘛,听说这几个月又闹了不少风liu韵事回来。曹嵩除了花我点钱之外,其他的麻烦倒不是很多,就是爱讨小老婆,却又生不出小孩子来。看到我又打了胜仗,得了不少地盘回来,十分高兴。我跟他说起南宫的事,说南宫如何如何漂亮,如何如何威武,丹阳的风景如何美丽,食物如何鲜美,他忍不住对我说:“我要去建业看看!一定要去你说的南宫看看!”

  我忍不住暗暗窃喜,嘴里却还劝他过几天再去,曹嵩却是急脾气,当天就召集了几十个族中晚辈,他的七八个小老婆和几百个奴仆收拾了一些财物,第二天就上路了。曹家和夏侯家向来没有涉足江东,但曹嵩一去,就会让家族也在江东扎根,南宫有父亲照看我也放心得很。我送给父亲一些江东没有的日用品,又给他四五匹纯血马,打发了几个亲信也一起跟去伺候。

  跟家人们亲热过后,就要按照惯例接见、召见部下们,手下将领、官员太多,不能够长期不见。包括王越、于禁这些练兵的人,也分别给他们适当的赏赐,都是这次出征回来的战利品,算是表彰他们在幕后的功绩,这一次胜利也有他们的一份。

  回到曹家堡的书房,我一看到堆积如山的文件,心中一叹,这当曹操还真是不容易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